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末日列車》:我們何嘗不也是在這輛列車上?


很久沒有看到概念如此創新同時又能夠把故事說得好的電影了(看看《鐘點戰》、《顛倒世界》的慘痛經驗)。一直都很喜歡浩劫後(post-apocalypse)這種類型的片子,可能是因為這樣的片型某種程度上假想了人類的未來,也填補了我們無法洞見未來的空虛。


電影一開始就強調先天的位置、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如梅森部長所言:「打從一開始我就是前端區,你們都是末端區。記得謹守自己的位置!」這很難不讓人往馬克思階級鬥爭的方向去思考。所謂的資本(生產工具),在本片中也就是引擎室,誠如片中所說的:「只要控制住引擎室,我們就控制了全世界。」整部片看似用無產階級革命的表現形式來諷刺資本主義的敗壞,但到了最後卻又開始說教共產主義之不可行,這樣的雙重諷刺是我認為本片最高明的地方。而用鞋子比喻底層,也不禁讓人聯想到前陣子的丟鞋事件。鞋子平常雖然被人踩在腳底下,但反撲起來也是會砸得人頭流血的。

片中許多前面看似不重要的片段,到了後面全部都會連接起來而變得有意義,比如雪花飄進來那幕、失事的飛機殘骸、以為威佛喜歡小孩事實上是…、南宮民秀看似克朗諾成癮,實則…等等。本片也丟出了一些隱喻讓觀眾思考,最明顯的應該是最後南宮民秀要開的那扇門,還有真相大白之後揭曉的威佛與吉連的關係等。其中威佛要寇提斯接棒那幕,我突然有種怪異的想流淚的感覺,那種感受實在有點難以言喻。另外還有一段是殺得正腥風血雨的時候,卻在列車通過橋時,大家一起停手倒數新年快樂,這個畫面顯得十分荒謬,原來任何事情都比不上跨年倒數來的重要。

導演奉俊昊這次還是維持其一貫強烈鮮明的影像風格,從包羅萬象的各節車廂就可以看出;夜視那段的設計有點老梗但也算不錯。至於血腥的部份其實還好,應該已經有刻意節制了。美術設計的部份非常棒,徹底展現了那種諾亞方舟式的末世感,本片也因此獲得亞太影展與韓國兩大電影獎(大鐘獎、青龍獎)等三個美術獎,實至名歸。

談談演員。美國隊長這次成了列車隊長,演來不慍不火,特別是他衝上去爆自己頭那幕滿令人震撼的,後面他為了救小孩而斷手,也有點在呼應前面說的兩隻手都還在怎麼有資格領導眾人,期待他接下來跟酷寒戰士的對決。Tilda Swinton、Octavia Spencer、John Hurt、宋康昊這幾位都是戲精不多說。艾德哈里斯是我滿喜歡的一位演員,《楚門的世界》中的導演詮釋令人印象深刻,這次再度飾演一位類似造物主的角色,寇提斯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見到他時的場景,像極了《駭客任務》中尼歐見到Architect的樣子。最後要說的是由高我星飾演的Yona,每次伸手跟寇提斯討克朗諾的樣子都好可愛。

本片配樂由Marco Beltrami操刀,他算是十分多產的作曲家,光是去年就有《殭屍哪有這麼帥》、《終極警探:跨國救援》、《末日之戰》、《金鋼狼:武士之戰》、《魔女嘉莉》等作品。特別推薦這首預告片音樂,十分磅礡動聽。


面對全球暖化可能後果所產生的恐懼,是本片的出發點。諷刺的是,可能是因科技進步所造成的全球暖化,卻也妄想藉由自以為是的科技來補救,結果反而形成另一種極端的後果,人定勝天這句話看來是多麼的可笑。不可否認本片也有些漏洞,但我認為針對那些設定漏洞抨擊有點吹毛求疵;在這個故事想探討的東西和寓意之下,那些都可以算是瑕不掩瑜的小缺點吧。

列車的封閉性使得生態系統必須維持絕對的平衡,其實地球何嘗不也是一個封閉生態系,已開發的先進國家與非洲中東等第三世界國家不正是前端區與後端區嗎?我們都已經在地球這輛列車上,且一步步走向失衡崩潰的終點站。想要跳車嗎?可惜我們甚至連跳車的能力都沒有。為了人類的繁衍,所能做的就只是盡力維持平衡,理想國與烏托邦之所以被稱為理想國與烏托邦,就是因為那是一個不存在的世界。

九分。(韓、美、法,2013

PS.推薦本片的前導動畫,大概交代了列車啟動之前發生的一些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